金融市场业务

G20峰会点评

resource:资金运营中心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3日

事件:9月4-5日G20会议在杭州举行,会议就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产能过剩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并发布了公告。

点评:

一、G20 峰会的历史背景

G20(二十国集团)成立于1999 年,成员国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欧盟等20 个全球主要经济体。G20 的成立初衷是,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提供一个开放的对话机制,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提供一个共商重要国际经济问题的平台。

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G20 会议不设国家领导人峰会,仅包括各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会议在每年10 月或11 月召开,主要内容是就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交换看法。其中,2005 年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也曾在北京召开。2008 年后,为了协力应对危机,G20 会议提升为G20 领导人峰会,各国首脑的加入提升了峰会的政治地位和政策实现能力。

二、本次G20峰会的主要成果

今年的峰会公报,聚焦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建设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更强劲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以及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重大全球性挑战6 方面内容。相较过去两年的公报(《安塔利亚峰会公报》与《布里斯班峰会公报》)内容来看,政策协调、贸易投资、可持续性、危机应对是G20 峰会近年来持续关注的话题,而全球治理和创新增长是今年新增的关注点。

1.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需要综合施策应对

峰会指出,“金融市场潜在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贸易和投资低迷、一些国家生产力及就业增长缓慢等下行风险犹存。地缘政治走向、难民增加以及恐怖主义冲突等挑战导致全球经济前景复杂化。”这与此前二月、四月和七月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中提出的全球经济不确定表述基本一致,重点关注资本市场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贸易和投资低迷等资本市场问题,以及地缘政治冲突、英国脱欧、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难民流动、抗生素耐药性等经济社会问题。其中,“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首次被提及,而此前多次出现的“主要经济体低通胀”问题并未被提及。

应对这些挑战和不确定性,需要综合施策,特别是把结构性改革作为核心。峰会提出,“必须加强政策设计和协调。我们决心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以实现我们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的目标。”强调综合施策是今年峰会的重要亮点,即包含结构性改革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政策组合包。

2. 财政政策:地位更重要,中国可能更积极灵活

峰会强调,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财政战略对于促进实现共同增长目标同样重要,需要灵活实施财政政策。

峰会指出,“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活动,保持价格稳定,与中央银行的职责保持一致,但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在强调结构性改革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强调财政战略对于促进实现共同增长目标同样重要。我们正在灵活实施财政政策,并实施更为增长友好型的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包括优先支持高质量投资,同时增强经济韧性并确保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可持续水平。”在过去两年的峰会公报中,对货币政策的负面作用并未提及;但是,对货币政策的担忧和对财政政策的重视在今年G20 前期会议中已多次出现,二月、四月和七月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公报中,均明确提出,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财政战略同样重要。这显示G20 对政策选择的偏好可能正在发生转变。

实际上,在G20峰会结束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表明了中国政府将将增加基础设施开支,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民间投的政策倾向。

9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适当扩大内需,可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并且将“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形成项目储备机制和滚动实施的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可能在年内剩余的时间内有更加积极的表现。

3. 创新增长:挖掘增长新动力,释放长期增长潜力

峰会强调必须挖掘增长新动力,通过持续提升劳动生产率,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

创新增长是今年G20 峰会新增的重点议题。峰会指出,“创新都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我们致力于以创新为重要抓手,挖掘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以解决近期疲弱增长的根本原因。”“我们据此核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该《蓝图》包含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政策和措施。”“我们支持就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涵盖广泛领域的创新议题开展对话和合作。我们制定《2016 年二十国集团创新行动计划》。”过去两年,G20 峰会对创新投入和中长期增长不甚重视,而是更加关注中短期增长目标(例如,2014 年和2015 年G20 峰会,对增长的核心预期目标是:到2018 年使G20 整体GDP 额外增长2%)。今年峰会对盯住GDP 的增长目标进行了调整,并未提及GDP 增长目标,而是提出通过创新增长提升中长期增长潜力,通过支持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在配套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下,提升生产力,创造就业,并释放新的经济潜力。

4. 汇率:避免竞争性贬值,不以竞争性目的盯汇率

峰会反复重申汇率承诺,将避免竞争性贬值,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

峰会指出,“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我们的有关部门将就外汇市场密切讨论沟通。我们重申此前的汇率承诺,包括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和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这与今年二月、四月和七月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公报中,对汇率问题的表述基本一致。在9 月1 日举行的G20 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易纲也强调:“我们G20 有一个共识,就是不以竞争为目的货币贬值,并且G20 的一个共识就汇率进行更紧密地沟通和协调,这些就已经有一个规则,使得我们的汇率比较平稳。”

汇率曾一度是G20 峰会热点话题,今年被重新关注。汇率问题曾一度是G20 峰会的热点话题,2010 和2012 年,峰会对中国汇率问题曾有过集中批评。近两年来,随着中国汇率改革不断深入,对中国汇率市场的批评声音减少,汇率问题在2014 和2015 年峰会中均没有重点提及。今年峰会对汇率问题的重新关注,主要是因为,由于各国货币政策影响,导致出现竞争性贬值,带来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如欧央行和日央行的量宽政策带来的欧元和日元大幅贬值),可能造成经济金融不稳定。

5. SDR:支持扩大SDR 使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峰会支持扩大SDR 的使用研究,并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峰会指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我们欢迎人民币于10 月1 日被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我们支持正在进行的在扩大特别提款权使用方面的研究,如更广泛地发布以特别提款权为报告货币的财务和统计数据,以及发行特别提款权计价债券,从而增强韧性。在此方面,我们注意到世界银行近期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了特别提款权债券。我们欢迎国际组织进一步开展工作以支持本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包括加强对低收入国家的支持。”此前,在二月、四月和七月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公报中,均曾不同程度提出支持研究可能扩大SDR 的使用,并鼓励发行SDR 计价债券。

今年以来,我国已经同时以美元和SDR 为报告货币,发布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等数据;8 月底,世界银行成功发行5 亿SDR 计价债券,推动SDR 金融工具市场化;10 月1 日,人民币加入SDR 将正式生效。可以预见,通过在G20 层面推动支持扩大SDR 的使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得到加快。

6. 贸易投资: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合作应对产能过剩

    峰会强调促进更强劲的全球贸易和投资,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并承诺集体应对钢铁和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峰会指出,“我们对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缓慢表示关切,承诺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开放型世界经济。”“我们重申在当今全球贸易中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我们将减少及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延长至2018 年底并重申决心实现这一承诺。”今年对贸易和投资的关注力度有所扩大。7 月,G20 贸易部长会议发布历史首份《二十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声明》,针对全球贸易增速连续4 年低于经济增速的现状,会议批准了“三份文件”,包括《G20 贸易投资工作组工作职责》、《G20 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以及《G20 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提出“两项共识”,包括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以及综合施策、帮助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以钢铁为代表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峰会指出,“钢铁和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集体应对。政府或政府支持的机构提供的补贴和其他类型的支持可能导致市场扭曲并造成全球产能过剩,因此需要予以关注。我们呼吁通过组建一个关于钢铁产能过剩的全球论坛,加强信息分享与合作。”这是第一次在峰会中明确关注产能过剩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近两年来,中国与美、欧等经济体的钢铁贸易频现冲突,其背后,既有产能过剩的结构性问题,也有缺乏高层协调平台的影响。此次建立全球协调平台,不仅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对我国钢铁行业以去产能为主要目标的供给侧改革,也将实现有力推动。

  • 官方微信 南京银行APP 南京银行
    企业银行APP

总行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山大街88号 邮编:210019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苏ICP备05011455号-1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基金代销业务资格 批准文号/资格证书号 证监许可【2008】1246号